本网讯(特约记者 汪芳)近日,全校44个本、专科专业,约6000名在校学生通过自主选课,成功选修了自己中意的通识选修课。本学期我校开设了60门通识选修课,其中包含4门“课证融通”课程和10门网络课程,通识选修课堂数达95个。
近年来,我校先后开设近200门通识选修课,构建了由人文素养、社会科学素养、自然科学素养、艺术素养、实践技能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,涵盖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新闻传播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、美学、音乐、美术等多类课程,内容广泛、内涵丰富。
副院长王全意提出:“通识选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,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,开设该类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,拓宽学生知识广度与视野,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。学生选课应以跨学科、跨专业、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原则自主选修。”因此,在现有课程种类的基础上,自2015-2016学年起, 学校将4类“课证融通”课程和超星尔雅、智慧树等优质网络教育平台近12门网络课程纳入通识选修课范畴。
据悉,“课证融通”即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,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,学生通过课堂学习,考试合格后即可申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;网络课程通过在线教学平台,打破时间、地点的限制,赋予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。
视设13401班贺志勇同学对此深有感触:“我利用暑期自主学完了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乐鱼app官方手机版-(中国)科技公司朱恒源副教授《创新创业》网络课程,足不出户就享受了国内一流学 府的老师授教,收获匪浅!” 本学期,我校开设的“课证融通”课程和网络课程,其积极效应持续发酵,继续受到学生的热捧。